第(3/3)页 从刘六妹的口中,包国维对猴狻山有了更多的了解。 原来猴狻山上多有野猴,自清代开始,便有人猎猴而驯化,驯化后的猴,或作为观赏,或用于杂耍。 总之,逐渐便做成了产业,常有人居住此地,将野猴抓住后进行驯养,再由水运卖到各地。 而到了清末的时候,有位姓刘的大总管离宫还乡,他酷爱戏猴。 见此处猎猴人,不仅驯化野猴的过程十分艰难,而且对于猴来说同样是莫大的伤害。 有性情温顺的猴,被驯化后卖到别处,终日卖艺不得自由;有性情刚烈的猴,不服驯化,便被猎猴人活活溺死打死。 刘大总管不忍见猎猴人再残害生灵,便出钱将猴狻山买下,赶走了所有的猎猴人,并且在此处将山凿空,修建石洞,囤积粮食。 而刘七娃和刘六妹便是刘大总管收养的孩子,共收养了七个,不论男女,按照收养顺序,分别取名刘一、刘二、刘三、刘四、刘五、刘六、刘七。 这也便是为什么刘六妹排行老六,却要叫刘七娃哥哥了。 那是因为收养六妹更早,所以排第六,但是年纪却是要比七娃要小的。 刘大总管本想等到七人成年之后,再给他们七人取一个正式的大名,方便出门行走。 只不过后来,朝廷式微,时局动荡,刘大总管没了朝廷的庇护,加上是个没有根基的人,于是家道中落,世道日衰。 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,七个孩子加上刘大总管在外常年受人欺辱,有刘大、刘二、刘四三个孩子没到成年取名就夭折了。 而后,刘大总管带人进入猴狻山隐居,没曾想刘三、刘五染上瘟疫去世,也是没到成年的年纪。 只剩下刘六和刘七,可刘大总管也没有机会等到他俩成年,便撒手人寰。 于是乎,为求生存,年少的刘七便组织这猴狻山中仆人成了一伙“土匪强人”,他们专做劫富济贫之事,众人皆称其为“义匪”。 等到刘七、刘六相继成年之后,猴狻山的名声已经打了出去。 由于刘七年幼,却能占山为王,时人便叫他“刘七娃”,而刘六年纪比刘七轻,在山中,众人便叫她“刘六妹”。 epzww.com 3366xs.com 80wx.com xsxs.cc yjxs.cc 3jwx.com 8pzw.com xiaohongshu.cc kanshuba.cc hmxsw.com 7cct.com biquhe.com 第(3/3)页